(资料图片)
王婧 黄彦淞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
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,成都34名女建设者走进邛崃市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,跟着藏族编织、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,学习非物质文化藏羌织绣的制作工艺。
来自四川阿坝州的杨华珍,常年致力于推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创新、走向世界。2008年,她便组起了自己的“绣团”,从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老奶奶“闯江湖”,到不断吸引高学历年轻人主动加入,杨华珍振兴传统手工艺的初心从未改变。“这次三八妇女节,来了这么多女建设者,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了解、学习非遗织绣,是种不一样的交流体验。”她说。
“织绣跟建设有不同,但也有相通的地方,前者是在针线间的建构,我们是在钢筋水泥间的建构。”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四川分公司建设者王蕾说,两者都是严谨细致的活儿,需要心无旁骛,精益求精。
“我这做惯了粗活的手,没想到今天还能做回这么精细的活儿呢。”从事建筑行业二十余年的塔吊女工薛莲说。
看着这些女建设者手中的绣品,在指导下没多久完成了大半。杨华珍很欣慰,“年轻人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就是快,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都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,助力传承。”
Copyright @ 2015-2022 北冰洋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